智能新經濟裡的「以人為本」
- Sally Tan
- 2021年1月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這是李開復老師(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為《New York Times》推出的 「Turning Point」年度特別策劃發表的,探討2020世界變局下的關鍵轉折點。在這篇「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的文章中,李老師提出了人工智能新經濟時代將促成一套全新的社會契約。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職業道德、社會身份、企業責任及政府角色等等的概念,需要接納更多元化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如果我們懂得運用集體智慧,人工智能就可讓人們釋放自己的激情、創造力及才能,把我們的能力發揮在發明、發現、創造、創意等等上面,重新發掘人類真實的潛力。在AI新經濟時代,「以人為本」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新經濟運行的基石,李老師也提出了三種方案給我們思考,在英文簡稱三個“R”:Relearn 二次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Relearn 二次學習
很多人類的基本技能是人工智能永遠都學不來的,尤其是需要創造力、社交與溝通能力,或複雜的工藝程序。而且,隨著全球的財富增長與人均壽命的延長,銀發族健康和照護相關的職業將成為社會的必須。此外,許多目前屬於志願者服務的工作備受忽視,比如諮商、社工,也應該調整合理的報酬和認可,來平衡未來的人力供需失衡。
Recalibrate 二次定义
時代進一步催生了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有不少職業需要重新定義具體的工作內容和方式。把「以人為本」的人性特質,和人工智能善於改良優化的技術結合起來,很多工作將被重新創造和設計提升,就可以發揮1+1> 2的高效能。
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為人類代勞了大部分需要重復性的工作程序,人們的時間其實變得更寬裕了,心志也得以紓壓和解放了,更加能夠專注於自己最擅長、最理想的領域,也能更多元化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平衡。
2020全世界甚至每個人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挑戰,不僅讓我們放慢腳步、開闊視野,也更進一步去思考生命和地球的意義。李開復老師的這篇「轉折點」,正好在世界靜待復甦的時候,讓我們一起:
Relearn 二次學習
Recalibrate 二次定義
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Photo credit: REUTERS
תגוב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