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與長輩及親人溝通,確認他們對於後事的想法與心意?

  • 作家相片: Sally Tan
    Sally Tan
  • 2020年12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建議環境和流程

  1. 這都是些難以啓齒的議題,建議在有隱私、安靜,能讓雙方都自在的場所進行。

  2. 放輕鬆,以開放的心胸做好傾聽病人心聲的準備,也可有一些肢體接觸,如牽手、輕拍肩膀等。

  3. 以日常寒暄開始,問些單純的問題,如:「你今天感覺如何啊?」,來確認病人身心狀況是否可以跟願意與你懇談。

  4. 可以先談論親友或其他相關社會新聞,再試探性的詢問幾個關鍵的問題。

  5. 對於自己的病情理解多少或希望知道多少。重點不在於疾病的專業名稱,而是探知病人對於後續治療的期望。「醫生說,之後可能要再做**檢查跟**手術,不過可能會……,你覺得怎麼樣?」

  6. 對於治療的願望是傾向延命還是安寧緩和。「我是想說以防萬一啦,想跟你問一下,如果…」

  7. 當個稱職的聽眾:盡量讓病人自己說,不要打斷他,並適時給予鼓勵跟附和的語助詞,如嗯、喔、是啊、對啊。

  8. 記得復述、引申他話中的關鍵詞句,用自己的話再重復一遍,確認雙方認知是否有誤會。

  9. 謹記要同理他/她不安的心情,承諾我們不會隨便放棄他,並祝福他能平靜跟安心。

 

建議所談論的議題可包括:

  • 關於生命的價值觀、信念與信仰

  • 對於所患疾病的瞭解,和病況未來的變化,最擔心及害怕的是什麼?

  • 對於治療結果的期待,以及後遺症瞭解有多少?

  • 當病情有所變化時,對於可做的治療與處置瞭解又有多少?

  • 釐清對於臨終治療與照顧意向。

  • 一旦無法替自己做任何決定時,是否希望生命被「盡力」的延長?

  • 對於使用「維持生命治療」設備 (洗腎、呼吸器、心肺復甦術) 的意願?

  • 在延命的同時,你可以或願意承受多少副作用?

  • 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你會希望家人放手?



Kommentare


Post: Blog2_Post

Subscribe Form

Thanks for submitting!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0 by Legacy Studio.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