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獨居長者的急救懶人包

  • 作家相片: Sally Tan
    Sally Tan
  • 2020年12月3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疫情期間因為行管令和國界封關,聽說很多人在外地外國的遊子實在心心念念,擔心留在家鄉的長輩生活起居和安危。而且,年長獨居者在家中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是身體功能退化所導致,所以,提升居家安全設施和預備急救常識也是疫情期間因為行管令和國界封關,聽說很多人在外地外國的遊子實在心心念念,擔心留在家鄉的長輩生活起居和安危。而且,年長獨居者在家中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是身體功能退化所導致,所以,提升居家安全設施和預備急救常識也是當務之急。


狀況(一):在家中跌倒

  • 先檢查自己摔到哪裡,屁股還是頭先著地?身體的哪個部位會比較痛?

  • 動動手指和腳趾,再確認膝蓋是否可以彎曲。

  • 如果疼痛5分鐘後慢慢緩解,扶著堅固的傢具,可慢慢走到能撥打電話的地方,尋求協助。

  • 等待期間就用自己感覺舒服的姿勢坐臥。


狀況(二):在家中跌倒而傷勢嚴重

  • 如果痛到沒辦法移動,可能是骨折,電話又不在身邊,就要大聲呼救。

  • 萬一已經失去意識,只能等待別人主動發現。

  • 平時要多跟鄰居保持互動,或者和親友約好每日固定聯絡,相互照應。

狀況(三):割傷出血

  • 面積較少及淺的傷口,先用清水沖洗傷口表面,再用乾淨的紗布和毛巾遮蓋傷口,施力按壓約五分鐘,待止血後,用膠布或紗布包裹傷口。

  • 傷口深或面積大、有嵌入性異物或懷疑骨折,應立刻到醫務所或醫院治理。

  • 止血時不要用有顏色的消毒藥水,避免影響醫護判斷傷口情況。


狀況(四):燙傷/燒傷

  • 煮食被沸水或熾熱用具燙傷,應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患處約十分鐘,為傷口降溫。

  • 然後用紗布弄乾傷處,遮蓋傷口並用繃帶固定。不要將皮膚上的水泡刺破,或在傷口塗上牙膏、豉油或燙火膏。

  • 受傷範圍較大和情況嚴重者,簡單急救後便應立即求醫。


狀況(五):鯁喉

  • 意識清醒時盡量咳嗽把異物咳出,設法用東西在橫膈膜稍下處使勁壓,如將腹部靠桌緣或椅背,甚至用自己的拳頭,這樣也能把哽塞物吐出。

  • 如果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等,應盡快聯繫救援。


狀況(六):半夜肚子痛

  • 先將衣物松開,以最舒服的姿勢躺著。

  • 如果15分鐘後疼痛還不能緩解,而且有愈來愈痛的趨勢;或者有冒冷汗、臉色蒼白、嘔吐、腹瀉等症狀,必須立刻就醫。

  • 嘔吐時留意別被嘔吐物嗆到,以防吸入性肺炎。

  • 如意識清醒,盡可能觀察和記錄自己的症狀。例如糞便的顏色、腹瀉次數等。

  • 醫師的善意提醒:即使疼到受不了,到醫院之前盡可能不吃止痛藥,這樣醫師才能清楚判斷是哪一種疾病造成,以免延誤治療最佳時機。

 

家居醫藥急救的準備

  1. 如果是心腦血管的急症,要盡快打電話求醫。

  2. 如果有慢性病,平日應該規律服藥。

  3. 家中應該常備兩個不同的藥箱,一個是治療慢性病的,一個是急救的。

  4. 慢性病的藥箱放平時吃的藥物,且盡量分為每天、每次的劑量,需要的時候直接服用即可,避免緊張誤服,還要備用血壓計、血糖儀等等。

  5. 急救藥箱中要準備紗布、醫用膠布、棉棒、酒精、生理食鹽水、碘酒、外用藥膏等。


防範家居意外的措施

  1. 居家光線強度必須適中,提供充足的照明。

  2. 日常的生活動線盡可能沒有雜物擋住,調整路面高低減少絆倒的機率。

  3. 確保浴室乾濕分離,且要止滑;洗手台、浴缸側面及馬桶旁應加裝扶手。

  4. 廚房地板要乾燥、絕對不可以油膩。

  5. 階梯的邊緣要加裝防滑貼條。

  6. 臥室床高為膝蓋上方最合適,床邊應準備手電筒,或加裝小夜燈。


資訊來源:#50+生活百科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Subscribe Form

Thanks for submitting!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0 by Legacy Studio.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